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一直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东南重镇。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5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上个世纪80年代,厦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参与筹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成立大会、中国辩证逻辑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厦门大学召开。邹永贤、汪澍白、商英伟、池超波、洪成得、苏振富等知名教授,以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主体性的研究蜚声学界,出版了《国家学说史》《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辩证史》《马克思主义实际运用的辩证法》《自由论》《主体论: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4 卷)等重要成果。进入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规范论理论”为重点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是徐梦秋教授。徐梦秋教授及团队在国内学界率先阐发了规范论的对象、方法、基本问题和理论框架,并把规范论的范式和方法运用于对科学规范、技术规范、宗教规范和人类规范演进史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规范文库》在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教师先后主持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7项教育部科研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学术月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0篇,出版著作、教材合计逾50部。这些成果已获得中国图书奖荣誉奖1项,全国图书金钥匙奖1项,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
目前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助理教授2人,每年均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具体招生导师及研究方向如下:
徐梦秋(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规范学说、西方马克思主义规范学说、认知与规范。
林育川(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
杨松(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规范理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哲学。
唐瑭(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西方马克思主义。
韦庭学(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英美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西方政治哲学。
郭伟峰(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生命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