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9日下午,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的规范与认知理论研究中心召开基地全体成员会议,组织中心成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心主任曹剑波教授、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松教授及多名骨干成员共2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积极交流与探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与体会。

曹剑波教授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强调我们要立足于当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锻炼党性,提高本领,奋力把马克思主义的规范与认知理论研究中心建设成教育引导中心成员的坚实阵地、团结精神的有效载体和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着眼于未来,我们要一心一意跟党走,以更加高昂的精神和自觉的行动全方位助推高质量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规范与认知理论的研究贡献出更多的智慧!
杨松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包含两个部分的内容,其一是回顾过去,即对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以来历史与成就的回顾,其二是面向未来,即未来如何在党的领导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向新的高度和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我党百年奋斗史中的重要作用。讲话中提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还说“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看到,总书记在讲话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特别告诉我们,要解决当代中国社会的问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因此,我们马克思主义的规范与认知理论中心要立足于当下中国,为国家规范系统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科学界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方法论指导。

唐瑭副教授则结合历史,生动地讲述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并提出现代化不仅是农业化到工业化的过程,也是人的解放的过程。今天中国的发展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在5G时代、大数据时代,我们既要不断驱动创新,发展科技,也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
曹志平教授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不是新近才提出的命题,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面临着如何建设国家的问题,以往我们学习苏联经验,但是后来走的还是一条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下的中国道路。现在,我们更要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欧阳锋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很重大的时代课题,在新的时期讲“中国化”,这个中国化一定有着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内涵。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要用新的眼光看待时代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林育川教授也指出,理论研究要跟上实践的步伐,不能总是让实践走在前面。我们要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以高度的反思精神,推动理论发展。

郑伟平教授表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是我们需要努力学习与实践的议题。我们应当借鉴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先进思想和合理理论,将之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致力于把中国优秀传统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与西方的有益思想结合,以理论先行的方式,为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理论问题提供解答,这是我们的使命之一。
韦庭学老师对此表示赞同,并提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增加民族凝聚力有着积极作用。我们要增强理论自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将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西方有益理论相结合,为诸如扶贫工作等社会热点议题提供理论支撑,这是我们理论工作者要坚持的任务之一。
此外,黄永锋教授、郭伟锋老师、杨仕健老师、江新老师等多名中心成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从“本土宗教的时代化问题”“治理现代化问题”“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现代化处理”“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展开交流与讨论,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智慧的凝练,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同时,作为理论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探索,关照现实,在意识形态的阵地、在教育阵线发挥特长和作用。

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中心成员踊跃发言,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重温党的奋斗历程与伟大成就,感悟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传承党的历史经验与时代使命。未来,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的规范与认知理论研究中心将继续相应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发出的伟大号召,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认识与理解,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贡献社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