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嘉宾:徐俊忠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与 谈 人:徐梦秋 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 持 人:林育川 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
讲座时间:2025年5月8日上午9:00-11:30
讲座地点:南光一214
主讲人简介:
徐俊忠,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成员,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讲座内容:
马克思主张“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对于新哲学应有功能的一种明确主张。从思想的流变来看,这一主张既是他关于哲学与世界关系阐述的延续和升华,也是他不再以“市民社会”、而是以“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为立脚点,以追求人类解放为使命的无产阶级新哲学的立场宣示。这一哲学变革要求新哲学必须具有趋向实践的自觉,即面向世界并成为改变世界之积极因素的自觉。此外,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是在哲学与非哲学的领域不断交叉中实现的。当马克思身处哲学的领地时,他常常会陷入应有与现有间的深刻矛盾之中,帮助他从这个矛盾之中摆脱出来的不是哲学,而是历史,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所以,把学术固守于所谓哲学的领域,不是也不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学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