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文献 >> 国内学术文献 >> 正文
期刊论文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3日 浏览次数:


[1]赖金良:《价值陈述:评价与规范》,《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第1期。

[2]孙笑侠:《论法律规范的社会渊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3]李萍:《论道德规范的模糊性》,《现代哲学》1995年第3期。

[4]王广辉:《法律规范的性质及作用》,《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第6期。

[5]肖友江:《法律规范的分类及其根据新论》,《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第7期。

[6]安应民:《论道德规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兰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7]马向真:《试析道德规范内化的心理效应》,《教育评论》1996年第1期。

[8]焦国成:《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9]陶景侃:《规范逻辑的产生和演进》,《甘肃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10]魏宏:《法律规范的社会学内涵》,《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11]肖友江:《论法律规范功能的原则性与表述的灵活性》,《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12]王敏《法律规范中的“必须”与“应当”辨析》,《法学》1996年第8期。

[13]吕耀怀:《规范、规律与自由》,《青海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14]高俊斌:《也谈规范逻辑方阵》,《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15]蒋立山:《从原始禁忌看社会规范的起源——读谢苗诺夫<婚姻和家庭的起源>》,《中外法学》1996年第5期。

[16]魏宏:《论法律规范的结构──从社会学的视角考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

[17]刘福森:《社会发展的评价与规范──兼论发展伦理学》,《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18]晏辉:《交往 规范 转型——论人类交往活动的内在逻辑及其意义》,《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19]舒金城:《道德规范体系结构新论》,《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7年第11期。

[20]蒋建华,赵林捷:《道德规范层次性探讨》,《哲学动态》1997年第12期。

[21]白奚:《规范 教化 秩序——儒家礼治思想漫议》,《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22]黄士平:《关于规范命题的真值定位》,《江汉论坛》1998年第7期。

[23]唐仲清,剑玮:《规范与裁判──对司法审判基本矛盾的法哲学分析》,《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

[24]叶文梓:《从“规范生活”走向“可能生活”——对当代道德生活的反思》,《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25]周光明;《论模态判断和规范判断》,《探索》1999年第4期。

[26]詹世友:《道德规范的本质维度:“器”还是“道”?》,《人文杂志》1999年第5期。

[27]肖群忠:《规范与美德的结合:现代伦理的合理选择》,《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28]陈嘉明:《社会规范本质的哲学解释》,《江海学刊》2000年第5期。

[29]陈嘉明:《规范性的科学何以可能──关于建立“规范哲学”的构想》,《开放时代》2000年第5期。

[30]江国华:《从规范到习惯——培植中国法文明初探》,《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第3期。

[31]刘大椿:《科学伦理:从规范研究到价值反思》,《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32]徐梦秋:《规范的基础和自由的中介》,《哲学研究》2001年第7期。

[33]徐长福:《是、应该与做——对解释世界、规范世界与改变世界诸问题的形上离析》,《哲学动态》2001年第10期。

[34]杨耀坤:《科技伦理学的激励型规范与系统功利主义——科技伦理学激励型规范与约束型规范的互补结构浅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35]陈世荣:《论法律规范的若干问题》,《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36]梁晓俭:《试论凯尔森基础规范理论的合理性》,《现代法学》2002年第1期。

[37]潘自勉:《论价值规范》,《现代哲学》2002年第1期。

[38]崔宜明:《德性论与规范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39]冯兆平,杨建祥:《对于“规范”的一种新解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3期。

[40]徐梦秋:《规范何以可能》,《学术月刊》2002年第7期。

[41]梁晓俭:《试论凯尔森基础规范理论的合理性》,《现代法学》2002年第1期。

[42]詹世友:《论当代道德规范的两大类型——从教化论的角度看》,《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43]郭金彬:《科学、价值和规范——从瓦托夫斯基的科学哲学思想谈起》,《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第1期。

[44]龚隽:《在自由与规范之间——略论中国禅的“游戏三昧”及其与律制的关系》,《哲学研究》2003年第9期。

[45]唐仲清:《规范、事实和价值——研读布莱克法社会学著述衍生的思辩》,《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46]戴兆国:《德性、规范与传统》,《学术界》2003年第五期。

[47]赵士辉:《论道德规范的功能》,《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48]周祯祥:《事实命题、价值命题、规范命题及其逻辑》,《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49]李光辉,李勇:《论道德规范向法律规范的有效转化》,《探索》2004年第4期。

[50]潘自勉:《在价值与规范之间》,《哲学研究》2005年第1期。

[51]刘邦凡:《规范逻辑的应用功能》,《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五期。

[52]牟永福:《在规范与事实之间——关于道德立法缺失及实践的可能性分析》,《中州学刊》2005年第4期。

[53]俞世伟:《论“规范-德性-德行”动态伦理道德体系的实践价值》,《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54]刘力红:《哈贝马斯早期公共领域思想的规范视角》,《理论界》2005年第9期。

[55]赵前苗:《论哈贝马斯对道德规范的建构》,《道德与文明》2005年第5期。

[56]严存生:《规律、规范、规则、原则——西方法学中几个与“法”相关的概念辨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5期。

[57]李常枫,周军:《论道德规范的有效性》,《邵阳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58]李旭东:《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凯尔森与哈特的法律概念之比较》,《学术交流》2006年第6期。

[59]徐梦秋,张爱华:《规范的类型和功能》,《哲学动态》2006年第6期。

[60]周学政:《“默顿规范”研究简述》,《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61]李永根,徐梦秋:《法律规范何以可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62]强乃社:《劳动、互动和法律规范——论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重建中的法律规范理论》,《哲学动态》2006年第12期。

[63]杨松:《论语境对规范之影响》,《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64]李暄晖:《规范、价值、事实——法的有效性的维度分析》,《法制与社会》2006年第19期。

[65]徐梦秋,李永根:《法律规范与自由》,《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66]肖小芳《:法律的规范有效性之源——解读罗尔斯与哈贝马斯道德哲学在法哲学中的延伸》,《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

[67]李义松:《遮蔽与敞开:价值与规范的法哲学探究》,《江海学刊》2007年第6期。

[68]张庆:《凯尔森论“基础规范”(上)》,《南方论刊》2007年第12期。

[69]于金龙:《实践规范性:从抽象理性规范到实践境况规范》,《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第7期。

[70]夏建国:《实践规范的合理性与实践理念的和谐性》,《江汉论坛》2007年第3期。

[71]鲍永玲:《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何以可能的规范基础》,《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72]李淑英:《规范的自然主义解释——自然化认识论的规范性问题之一》,《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第11期。

[73]田文利,张筱薏:《法治实践中价值、规范与事实关系初探》,《法学论坛》2007年第5期。

[74]俞世伟,刘唏平:《规范·德性·德行》,《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4期。

[75]袁勇:《规范、规范模态与法律规范》,《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76]徐梦秋,曹志平:《技术规范的特征与内涵》,《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第5期。

[77]曹志平,徐梦秋:《论技术规范的形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78]]申庚科:《从规范性社会观到实证性社会观——马克思的社会概念解析》,《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

[79]杨国荣:《论规范》,《学术月刊》2008年第3期。

[80]刘苏:《对规范的管控何以可能——弗雷德里克·威尔的规范论初探》,《东南学术》2008年第2期。

[81]李淑英:《规范的自然主义解释》,《哲学动态》2008年第2期。

[82]徐梦秋,欧阳锋《:默顿科学规范论的价值要素与行为规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83]刘苏:《逻辑适用于规范吗?——凯尔森后期规范逻辑思想初探》,《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84]薛华勇:《认真对待权力—<规范权力——权力的法理研究>读记》,《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85]张南峰:《多元系统论中的规范概念》,《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86]许建良:《儒家道德的规范缺失性探析》,《学习论坛》2008年第8期。

[87]张彦:《论科学规范结构的重构——对默顿规范质疑的思考》,《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第4期。

[88]张廷国,马金杰:《规范的重建和反思——从哈贝马斯到霍内特》,《求是学》刊2008年第2期。

[89]赵娴,夏宏强:《规范着权力的规范——评<规范权力——权力的法理研究>》,《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90]徐梦秋,张爱华:《规范的合理性及其判定的程序与标准》,《哲学动态》2009年第9期。

[91]钱锦宇,赵海怡:《规范性语词的法理意义与范围——基于转向规范逻辑学的新分析法学的立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92]马俊峰:《再论重视规范价值的研究——兼论“普世价值”》,《哲学动态》2009年第7期。

[93]哈贝马斯,薛华:《在事实和规范之间:一个作者的反思》,《世界哲学》2009年第4期。

[94]周菁:《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的区别——以凯尔森和哈特理论为》,《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年第2期。

[95]吕耀怀:《规范伦理、德性伦理及其关联》,《哲学动态》2009年第5期。

[96]梁潇天,杨魁:《科学道德与规范——从瓦托夫斯基的科学哲学思想谈起》,《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2期。

[97]凌慧艳:《试论凯尔森的基本规范理论》,《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6期。

[98]邝小军:《默顿科学规范争论中的误解与范式之战》,《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99]鹿林:《生活世界中的规范问题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100]李永杰:《从外在规范向内在律令的转化——道德内化的核心问题研究》,《社科纵横》2010年第7期。

[101]宋芝业、王彦雨:《评述学界对默顿规范的多维度质疑》,《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第4期。

[102]李旭东:《规范法学的逻辑原点——基础规范与承认规则之比较》,《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03]陈历幸:《法律规范逻辑结构问题新探——以现代西方法理学中“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的不同内涵为背景》,《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104]杨文极:《当代中国道德生活中的“德性”与“规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05]赵红梅:《从规范到德性:伦理学的回归》,《伦理学研究》,2010年第6期。

[106]刘晗:《哈贝马斯基于交往的话语理论及其规范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107]李晔、苗青:《道德“规范”与“意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08]魏博辉:《论语言对于哲学思维的规范性》,《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09]陈德中:《能动性与规范性——雷尔顿论规范力量与规范自由》,《世界哲学》,2011第5期。

[110]甘绍平:《道德规范起源的再思考》,《哲学动态》,2011年第7期。

[111]菅从进:《凯尔森法律规范理论论要》,《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112]强乃社:《道德规范话语论证的几个主要问题》,《伦理学研究》,2011年第4期。

[113]陈坤:《社会事实、实体化与社会规范》,《理论月刊》,2011年第7期。

[114]彭立威:《从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看环境伦理的人格指向》,《伦理学研究》,2011年第3期。

[115]刘仁贵:《德性与规范:道德二维及其统一》,《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116]魏则胜:《在德性与规范之间》,《哲学研究》,2011年第1期。

[117]王庆节:《也谈道德应当与伦理规范》,《哲学分析》,2011年第5期。

[118]刘苏:《规范概念的哲学辨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119]周静:《试析规范问题的法哲学意义》,《法学评论》,2011年第5期。

[120]杨松:《“应该”和规范的逻辑前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121]钱厚诚:《哈贝马斯与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以<认识与兴趣>为主要依据的考察》,《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122]李晔、苗青:《伦理规范作为制度性事实:一种本体论研究》,《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123]鲁本录、石国进:《论范式的规范功能》,《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

[124]刘苏:《现代西方规范本体论的转向》,《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年第4期。

[125]刘苏:《马克思恩格斯规范思想初探》,《东方论坛》,2012年第2期。

[126]任建党:《历史、道德与平等——从柯亨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平等理论来看马克思》,《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4期。

[127]郗戈:《规范基础问题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建构》,《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128]刘苏:《论古希腊规范思想对现代规范理论发展的影响》,《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29]李薇薇:《论哈贝马斯的规范与价值问题》,《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30]高鹏:《法学的难题:在规范与自由之间》,《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131]余双彪:《事实与规范:刑法的“静”与“动”》,《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第9期。

[132]李伟:《规范性的来源: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的转变——论哈贝马斯的规范思想》,《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133]李晔、苗青:《伦理规范与集体信念?——制度性事实视域中伦理规范的“事实性”与“规范性”》,《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134]解永照、张一博:《从规范到事实:效力和实效的纠结——以纯粹法理论为研究背景》,《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135]张莉华:《社会规范的变迁形式探析——以法律规范为例》,《价值工程》,2013年第9期。

[136]王南湜:《决定论、自由与规范——价值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哲学研究》,2013年第4期。

[137]李晔、苗青:《伦理规范:制度性事实与应该——对伦理规范作为制度性事实的批判性反思》,《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138]杨国荣:《荀子的规范与秩序思想》,《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139]宋清华:《人类理想:自由探索与遵循规范的统一》,《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140]陈太明:《规范对于事实与价值二分的弥合——论哈贝马斯道德哲学视域下事实、价值与规范的三分结构》,《伦理学研究》2013年第4期。

[141]马丽,李春建:《规范是什么——哈贝马斯的视角》,《科学经济社会》2014年第4期。

[142]李鑫:《论凯尔森基础规范的性质》,《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143]魏小萍:《交往、规范与制度:哈贝马斯与马克思批判指向的比较》,《哲学研究》2014年第9期。

[144]罗伯中,胡义梅:《社会规范的本质与法治国家规范的逻辑结构——鲍曼社会实在论的规范观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145]王海成:《“化德性为规范”与“化规范为德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双重路向》,《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146]李长成:《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中的正义规范理想》,《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6期。

[147]陈锐:《规范逻辑是否可能——对凯尔森纯粹法哲学基础的反思》,《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第2期。

[148]李康宁,李乔珊:《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理论思维的错位与修正——兼论“法律规定”的逻辑结构》,《西部法学评论》2014年第1期。

[149]石忠祥:《自然状态下的规范问题——基于洛克自然法理论的分析》,《科学经济社会》2014年第3期。

[150]葛玉海,李腾达:《论“规范何以可能”的两种解释模式》,《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151]董静姝:《论规范法学对中国法治理论的意义》,《河北学刊》2014年第5期。

[152]焦唤芝:《论人情社会与行为规范》,《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153]王时中:《规范的正当性如何可能——科尔斯戈德对康德伦理学的阐发路径》,《道德与文明》2014年第4期。

[154]赵英男:《事实性与有效性的双重张力——读哈贝马斯<事实与规范之间>》,《研究生法学》2015年第5期。

[155]魏雷东:《道德思维的逻辑结构与形态演进:规范、语言与共识》,《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156]胡江霞:《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种人类追寻的价值规范与实践共识》,《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157]贾中海:《曲艺.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及其规范意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3期。

[158]赵琰:《霍耐特规范社会理论及启示》,《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159]周兮吟:《伦理问题对道德规范的僭越——德勒兹伦理学初探》,《学术界》2015年第3期。

[160]雷振斌:《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理论重述》,《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161]徐梦秋,曾炜琴:《规范理论的若干基本概念辨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162]高兆明,周维功:《自我立法:规范与自由的和解》,《道德与文明》2015年第6期。

[163]包小洪:《关于哈贝马斯规范理论来源的研究》,《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0期。

[164]宋友文:《价值哲学与规范问题——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史语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165]王时中:《从“生产”到“规范”——以凯尔森对马克思的批评为视角》,《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166]周祯祥:《理性、规范和面向司法实践的法律论证》,《政法论丛》2015年第2期。

[167]姜淑华,廖德宇:《论社会失范——规范僭越与规范缺位》,《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168]蒋靖宇:《建立文化产业的规范体系——规范的来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第11期。

[169]雷磊:《法律规范冲突的逻辑性质》,《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170]温勃,张式奇:《规范二元论的现代性思考——概念辩正、实证样态与价值申说》,《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29期。

[171]李志:《一种敏于事实的规范性理论如何可能》,《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6年第4期。

[172]张萍:《浅析法律规范立法问题的表现》,《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20期。

[173]李泽翰:《自由与规范——基于自然自由与后天自由的探讨》,《河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

[174]王田:《原初承认与规范承认之关系探究——基于霍耐特物化观的一种考察》,《科学经济社会》2016年第2期。

[175]张晓萌:《马克思主义的平等理论:历史与规范的辩证统一》,《东岳论丛》2016年第6期。

[176]陈光伟:《事实与规范——试论两大法系的诉讼方法论》,《鸡西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177]陶立霞:《德性与规范的统一:道德重建的现代选择》,《兰州学刊》2016年第4期。

[178]于博瀛:《当代消费伦理规范体系构建的三个维度》,《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12期。

[179]文东升,张成文:《传统道德中的诚信规范及其价值》,《人民论坛》2016年第31期。

[180]金银润:《仁:德性与规范的统一》,《道德与文明》2016年第2期。

[181]杨松:《规范的本质:从命令说到规则理论》,《道德与文明》2017年第6期。

[182]李晔:《伦理规范的话语形式及其“规范性”问题》,《哲学分析》2017年第2期。

[183]王夏昊,吴国邦:《法律理念与规范逻辑的背离——一个关于法治秩序建构的思考》,《湖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184]李育书:《普遍规范的形成——黑格尔法哲学意志概念的规范话语解读》,《哲学动态》2017年第2期。

[185]兰久富:《价值命题的评价形式和规范形式》,《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年第1期。

[186]梁晓菲:《规范分析方法的概念及其辨析》,《法制博览》2017年第4期。

[187]方熹,方如萍:《西方德性伦理学复兴的当代价值检视》,《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188]周振忠:《“真”作为断定的规范》,《现代哲学》2017年第3期。

[189]方薇:《“翻译伦理”还是“道德规范”?——从Ethics of Renarration的汉译问题说开去》,《中国外语》2017年第1期。

[190]朱彦瑾:《主体间性与规范的正当性——从哈贝马斯到弗斯特》,《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12期。

[191]华苗:《唯物史观视域下规范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池州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192]甘绍平:《伦理规范的价值依归》,《哲学动态》2018年第9期。

[193]刘松青:《存在“规范事实”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194]刘苏:《当代西方规范哲学:基本问题、研究路径与发展趋势》,《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8年第4期。

[195]王裕:《法治框架下法的价值、规范、事实的关系解构》,《法制博览》2018年第1期。

 

Top